创业公司怎样做好股权架构

2018-12-14

 创业公司在开始的时候就需要做好股权的分配,一般情况下创业公司的股东人数越少也好,这样既可以避免人数过多出现分歧,也可以避免权利的过度分散。你知道如何做好股权的架构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股权设计遵循哪些原则
  
  原则一,股权架构要明晰。
  
  首先,股东数量一定要少!一般创业初期股东就是创始人、联合创始人、投资人,尽量不要超过3个;
  
  其次,创业企业会涉及几轮融资,以及引进资源型合伙人、管理团队持股、包括企业在成熟期会做员工股权激励。
  
  那如何做到股东数量少呢?一般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作为显名股东,后续的投资人、员工激励股权、合伙人等都放在持股平台上,极大的简化股权架构。
  
  原则二,要明确股权比例。
  
  投资人持多少股一定要明确得非常清楚,并且要有一个对公司有掌控权利的“带头大哥”!
  
  二、创业公司为何要做好股权架构
  
  股权架构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明晰股东的权责利、确保控制权的稳定、保证公司的顺利融资、企业IPO必要条件。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公司的发展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个是公司本身的正常发展经营,另一个是资本的青睐,两个方面的工作相辅相成。良性的股权架构和良好的经营状况,有助于获得资本的青睐;而资本的注入也使得公司发展更上一层楼,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三、如何选择股权授予模式
  
  预留的股权,授予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按照合作的年份授予、按照项目进度授予、按照融资进度授予、按照运营业绩授予。
  
  员工股权激励股权授予前期针对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例如CFO、COO、CTO这样的核心岗位,股权比例一般为3%—5%。
  
  四、如何合理预留股权比例
  
  预留股权主要用于员工股权激励预留、新吸收合伙人预留,这部分股权比例是10%—20%。
  
  为什么是预留?因为公司在早期时候,通常不建议做员工股权激励。为什么?因为公司早期的估值不高,此时做员工股权激励得不到员工的认可,即使你给到公司5%的股权给员工,他也会觉得是没有价值的,反而会想,“嘿,老板今天是不是想少发工资给我”。员工激励一定是在公司做到一定的阶段,估值上升后员工才会觉得有价值,才会真正的起到激励的作用。
  
  新吸收合伙人预留,是后期吸收对公司有利的资源方和合伙人时会使用到的股份。不论是员工股权激励还是新吸收的合伙人,这部分股份并不是免费赠与的,而都是需要有一定的对价取得的。
  
  五、怎样有效分配股权比例
  
  如何有效分配股权比例,也有四个基本的原则。即评估初创期资金的重要性、保证CEO有较大股权比例、依据合伙人优势及实际贡献、确保股权要有明显梯次感。
  
  首先,评估初创期资金的重要性。企业初创时,资金虽然重要,但找到合适的投资人不可忽视。投资人对创始合伙人人力资本的认可、对项目的认可、对公司的未来认可,并明确CEO才是对公司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必须占对公司有绝对控制权的股份比例。所以,创业初期一定要评估资金的重要性,不能说“为了把这个项目做起来,多少股份我都给”。
  
  其次,保证CEO有较大的股份比例。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融资,资本方会考察CEO对企业是否有绝对的控制权,核心团队是否持股,有控制权的CEO和稳定的团队才能保证企业的快速前行。
  
  第三,对其他的合伙人要根据他的优势、贡献,给予相应的股份比例。前文提到过,合伙人之间要资源互补、各司其职,且合伙人获得股权也是有一定的对价的。
  
  第四,确保股权要有明显的梯次感。一定要有大股东、相对比例较大的股东、小股东这样一些身份,才能保证企业相互平衡、相互制约,才是创业企业相对良性的股权比例。
  
  初创企业股权比例大致有这样的分配原则:创始人在50%—60%之间,联合创始人在20%—30%之间,期权池在10%—20%之间。而企业成立之初,建议创始人的股份在80%左右比较合适,因为在接下来的VC 、A轮、B轮、C轮融资,会涉及到稀释股权,初创期较大的股权比例才能保证企业在多次融资后保持相对的控股权。
  
  六、哪些情形取消股权授予
  
  合伙开公司跟结婚差不多,两个人情投意合你侬我侬的时候什么都可以,但是离婚的时候,大家就会撕破脸来争财产。股权授予也是一样,所以提前约定好怎么授予、怎么取消,是非常重要的。
  
  取消股权也要在前期授予时约定清楚,并以书面的形式确定。股权退出时的回收条件一般几种:以授予时取得的价格退出、按公司最近一轮融资的一定比例退出、按公司净资产退出等,只要按照股权授予时双方约定的条件执行即可。
  
  从一开始就做好公司的股权架构,这样可以避免在日后经营的过程中因为利益分配带来的分歧。

分享到:
上一主题创业公司节省经营成本的方法有哪些
下一主题最新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认定标准及区别
广州总部
咨询电话: 188-2080-6866 Q Q :137557551
电子邮箱:gz@360lihua.com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燕富路18号五楼正常
东莞
咨询电话: 15999720086 Q Q :137557551
电子邮箱:dg@360lihua.com
联系地址:东莞市南城街道三元里工贸大厦503
佛山
咨询电话: 13790026520 Q Q :137557551
电子邮箱:fs@360lihua.com
联系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季华三路宝塔路27号IDD创意城5楼全层
杭州
咨询电话: 13957142380 Q Q :137557551
电子邮箱:hz@360lihua.com
联系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47号1幢402-404室
中山
咨询电话: 15521552565 Q Q :137557551
电子邮箱:zs@360lihua.com
联系地址:中山市东区银通街2号利和公寓1座3207/3208
长沙
咨询电话: 18975141267 Q Q :18975141267
电子邮箱:cs@360lihua.com
联系地址:长沙市雨花区韶山中路440号六楼